阅读:0
听报道
我们不仅需要严肃地 看待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而且需要思考如 何治理去全球化。去全球 化与全球化一样,都是高 度复杂的,是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解全球 化一样,理解去全球化,也并非易事。我们需要组织 力量开展对去全球化的科学研究。
全球化也是全球问题,去全球化也是全球问 题。尽管仍然有不少人坚持认为,全球化是去除不 了的,他们为全球化注入宝贵的信心:目前的全球化 后退不会是全球化逆转。但是在现实中,在局部上, 全球化正在被去除(deglobalzation)。问题是, “去全 球化”是长期性趋势,还是暂时现象?
这令人想起去殖民化(de-colonization)。去殖民 化是从1945年后正式开始的,但是,去殖民化却持续 了很长时间。香港和澳门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在主 权上回归中国。从中国的角度看,香港的去殖民化并 未完成。而在非殖民化初期诞生的印度尼西亚共和 国,却在20世纪70年代在东帝汶进行新的殖民,即取代葡萄牙在东帝汶的殖民。东帝汶从印尼正式独立 是21世纪刚开始的故事(1999—2001)。而从心理上 去殖民化,则更是非常不易的。
回到去全球化的主题,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去全 球化应该被判定为已经正式开始。典型的去全球化 被认为是英国脱欧(BREXIT)。①英国在1973年加入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EC),在1975年全民公投确认了 英国成为欧共体成员。从撒切尔夫人执政(1979)开 始到退欧(2016—2019),英国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 力量转变为去全球化的带头力量。
除了英国脱欧,在其他很重要的地方,去全球化 也在进行着。在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 者”的中国,对全球化的逆反,似乎并没有欧美那么 显著。一般都注意到中国在全球化中受益的事实, 常常忽略中国遭到的全球化挑战和全球化带给中国 的问题。至于对全球化带给中国的问题的研究则是 一片空白。中国面对的气候变化和中国的收入不平 等,也许比美国等地方还严重。之所以美国等地方 有,而中国很少有不断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或许 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在中国积极参加全球化或者全 球都在参与“在中国的全球化”的时代,关于中国的 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研究成为国际中国学的“显 学”,中国民族主义被普遍认为上升了。全球资本认 为中国投资环境有所恶化。 “外资正在撤离中国”成 为中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那么,民族主义和全球 资本撤离是推动在中国“去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吗? 在中国,如果说执政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支持“全球 化”的继续②,那么,又有什么力量在驱动“去全 球化” ?
如同去殖民化,在某种意义上,去全球化也许应 被理解为是有一定理由的、合理的、必要的。因为这 40年的全球化已经积累起极其严重的问题(从人类 及其文明的存在的角度看,有些问题可能是致命 的),例如金融不稳定(financial instability)、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和撕裂社会的不平等(inequality)以 及发展的不平衡(uneven development)。
必须指出的是(这一点在严肃的研究中是忽略 的),英国参加的欧盟(苏联解体后的第二年,即1993 年,欧共体升级为欧盟)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在地区 (欧洲)层次上的回应、治理。从欧洲的角度看,这一回应也许是不足的,但是,假如没有欧盟,欧洲各国 受到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可能更大。而在世界其他地 区,并没有如欧盟这样的真正的在地区层次的对全 球化的治理。亚洲就一直缺少在地区层次上有效地 回应全球化的集体行动。当然,在金融等领域也存 在一些地区合作,例如清迈货币合作(CMI),尽管亚 洲金融合作不是日本一度希望建立的亚洲货币基金 组织(AMF)。英国或者其他欧盟国家去全球化,就 必须首先去欧盟化(de-europeanization)。
一个重大问题是,如同英国脱欧表明的那样,在 西方工业国家,去全球化是在国家层面通过政治、社 会力量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problems)的方式(途 径)吗?假如去全球化被接受为解决全球化造成的 问题的主要方法,那么,过去40年世界的主题是全球 化,未来40年世界的主题之一难道是去全球化?
人们广泛希望的和热烈呼吁的与全球化配套的 “全球治理” (global governance)没有充分到位。 “全球 治理”是短缺的、无能的、冲突的(当然,在各行各业,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以叫做全球治理的东西,具体 来说是各种各样的国际安排、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但是,越是增多的各种各样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就 越是碎片化,即各个全球治理机制之间的协调与合 作不够甚至失败)。
全球化的内在悖论(globalization paradox)一直 存在③,而且趋于恶化。对全球化悖论的认识是十分 滞后的。正是全球化悖论,导致了目前的去全球化。
在国内治理方面,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在原有民主国家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国家进行了民 主化(democratization)。然而不管是老民主(如美国) 还是新民主,尽管其初衷之一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应 全球化的挑战,但是,目前在各国的政治过程中发生 的事情表明,民主和民主化尚未对全球化带来的问 题进行有力的制衡。英国离开欧盟的理由之一,是 欧盟这一英国参加的体系没有很好地帮助那些投票 支持英国脱欧的人面对全球化困境。
全球治理是介于民族国家及其组成的体系与世 界政府或者全球国家之间的东西。民族国家及其国 际体系显然不足以治理全球化,大多数人民与其国 家又不愿意建立世界(全球)政府,为了解决共同的 全球问题,才发明出全球治理这个折中但超越现存国内和国际政治的东西。
那些说全球化将继续前行的人显然严重忽视了 全球化的内在困境或者悖论,甚至一些坚信全球化 将无往不胜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全球化的内在困 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解决全球化的内在困境的 力量不是别的,而是由导致特朗普等在美欧上台的 政治势力(包括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
不过,此种解决方案,会不会反而使情况更糟?④因 为它离开了正确的解决方法:在国内层面平衡全球 化的外部性上有效的民主,在全球的各个层面平衡 全球化的外部性上进一步的有效的(整合的)全球 治理。
汲取对全球化没有有效的全球治理相匹配的教 训,在去全球化时期,国家和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 (包括一系列的地区性联盟,如欧盟、非盟、东盟等) 有必要思考和进行对去全球化在各个层次上的治理 (governing deglobalization)。
本文提出了对去全球化进行全球治理——国际 社会(不论是局部的、地区的还是全局的、全球的)集 体回应去全球化的任务。现在的全球治理要包括在 全球层次上治理去全球化。今后的全球性机构(如 联合国、国际金融组织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全球性 论坛(如G7、 G20和BRICS等),以及国际体系中具有 系统重要性的国家(领导国家)与国家集团(如欧 盟),需要就去全球化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寻求在这 个问题上的全球性解决方案。
全球化也是全球问题,去全球化也是全球问 题。尽管仍然有不少人坚持认为,全球化是去除不 了的,他们为全球化注入宝贵的信心:目前的全球化 后退不会是全球化逆转。但是在现实中,在局部上, 全球化正在被去除(deglobalzation)。问题是, “去全 球化”是长期性趋势,还是暂时现象?
这令人想起去殖民化(de-colonization)。去殖民 化是从1945年后正式开始的,但是,去殖民化却持续 了很长时间。香港和澳门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在主 权上回归中国。从中国的角度看,香港的去殖民化并 未完成。而在非殖民化初期诞生的印度尼西亚共和 国,却在20世纪70年代在东帝汶进行新的殖民,即取代葡萄牙在东帝汶的殖民。东帝汶从印尼正式独立 是21世纪刚开始的故事(1999—2001)。而从心理上 去殖民化,则更是非常不易的。
回到去全球化的主题,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去全 球化应该被判定为已经正式开始。典型的去全球化 被认为是英国脱欧(BREXIT)。①英国在1973年加入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EC),在1975年全民公投确认了 英国成为欧共体成员。从撒切尔夫人执政(1979)开 始到退欧(2016—2019),英国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 力量转变为去全球化的带头力量。
除了英国脱欧,在其他很重要的地方,去全球化 也在进行着。在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 者”的中国,对全球化的逆反,似乎并没有欧美那么 显著。一般都注意到中国在全球化中受益的事实, 常常忽略中国遭到的全球化挑战和全球化带给中国 的问题。至于对全球化带给中国的问题的研究则是 一片空白。中国面对的气候变化和中国的收入不平 等,也许比美国等地方还严重。之所以美国等地方 有,而中国很少有不断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或许 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在中国积极参加全球化或者全 球都在参与“在中国的全球化”的时代,关于中国的 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研究成为国际中国学的“显 学”,中国民族主义被普遍认为上升了。全球资本认 为中国投资环境有所恶化。 “外资正在撤离中国”成 为中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那么,民族主义和全球 资本撤离是推动在中国“去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吗? 在中国,如果说执政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支持“全球 化”的继续②,那么,又有什么力量在驱动“去全 球化” ?
如同去殖民化,在某种意义上,去全球化也许应 被理解为是有一定理由的、合理的、必要的。因为这 40年的全球化已经积累起极其严重的问题(从人类 及其文明的存在的角度看,有些问题可能是致命 的),例如金融不稳定(financial instability)、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和撕裂社会的不平等(inequality)以 及发展的不平衡(uneven development)。
必须指出的是(这一点在严肃的研究中是忽略 的),英国参加的欧盟(苏联解体后的第二年,即1993 年,欧共体升级为欧盟)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在地区 (欧洲)层次上的回应、治理。从欧洲的角度看,这一回应也许是不足的,但是,假如没有欧盟,欧洲各国 受到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可能更大。而在世界其他地 区,并没有如欧盟这样的真正的在地区层次的对全 球化的治理。亚洲就一直缺少在地区层次上有效地 回应全球化的集体行动。当然,在金融等领域也存 在一些地区合作,例如清迈货币合作(CMI),尽管亚 洲金融合作不是日本一度希望建立的亚洲货币基金 组织(AMF)。英国或者其他欧盟国家去全球化,就 必须首先去欧盟化(de-europeanization)。
一个重大问题是,如同英国脱欧表明的那样,在 西方工业国家,去全球化是在国家层面通过政治、社 会力量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problems)的方式(途 径)吗?假如去全球化被接受为解决全球化造成的 问题的主要方法,那么,过去40年世界的主题是全球 化,未来40年世界的主题之一难道是去全球化?
人们广泛希望的和热烈呼吁的与全球化配套的 “全球治理” (global governance)没有充分到位。 “全球 治理”是短缺的、无能的、冲突的(当然,在各行各业,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以叫做全球治理的东西,具体 来说是各种各样的国际安排、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但是,越是增多的各种各样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就 越是碎片化,即各个全球治理机制之间的协调与合 作不够甚至失败)。
全球化的内在悖论(globalization paradox)一直 存在③,而且趋于恶化。对全球化悖论的认识是十分 滞后的。正是全球化悖论,导致了目前的去全球化。
在国内治理方面,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在原有民主国家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国家进行了民 主化(democratization)。然而不管是老民主(如美国) 还是新民主,尽管其初衷之一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应 全球化的挑战,但是,目前在各国的政治过程中发生 的事情表明,民主和民主化尚未对全球化带来的问 题进行有力的制衡。英国离开欧盟的理由之一,是 欧盟这一英国参加的体系没有很好地帮助那些投票 支持英国脱欧的人面对全球化困境。
全球治理是介于民族国家及其组成的体系与世 界政府或者全球国家之间的东西。民族国家及其国 际体系显然不足以治理全球化,大多数人民与其国 家又不愿意建立世界(全球)政府,为了解决共同的 全球问题,才发明出全球治理这个折中但超越现存国内和国际政治的东西。
那些说全球化将继续前行的人显然严重忽视了 全球化的内在困境或者悖论,甚至一些坚信全球化 将无往不胜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全球化的内在困 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解决全球化的内在困境的 力量不是别的,而是由导致特朗普等在美欧上台的 政治势力(包括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
不过,此种解决方案,会不会反而使情况更糟?④因 为它离开了正确的解决方法:在国内层面平衡全球 化的外部性上有效的民主,在全球的各个层面平衡 全球化的外部性上进一步的有效的(整合的)全球 治理。
汲取对全球化没有有效的全球治理相匹配的教 训,在去全球化时期,国家和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 (包括一系列的地区性联盟,如欧盟、非盟、东盟等) 有必要思考和进行对去全球化在各个层次上的治理 (governing deglobalization)。
本文提出了对去全球化进行全球治理——国际 社会(不论是局部的、地区的还是全局的、全球的)集 体回应去全球化的任务。现在的全球治理要包括在 全球层次上治理去全球化。今后的全球性机构(如 联合国、国际金融组织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全球性 论坛(如G7、 G20和BRICS等),以及国际体系中具有 系统重要性的国家(领导国家)与国家集团(如欧 盟),需要就去全球化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寻求在这 个问题上的全球性解决方案。
注释:
① 例如,英格兰银行行长 Mark Carney认为“英国脱 欧就是去全球化”,见 https://www.ft.com/content/ 9b37cf6e-9c82-11e7-9a86-4d5a475ba4c5。
② 被广泛赞扬的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 坛(WEF)的演讲,见https://www.weforum.org/agenda/ 2017/01/full-text-of-xi-jinping-keynote-at-the-worldeconomic-forum。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支持“全球 化”的主要行动。见Shang-Jin Wei, Economic case of China’s Belt and Road,https://www.project-syndicate. org/commentary/china- belt- and- road- economic- caseby-shang-jin-wei-2017-10。
③ 对“全球化悖论”做出最重要研究的学者Dani Rodrik强调了“全球化的三重困境” (globalization trilemma),即“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民族国家”。见 他的“欧洲的政治悖论” (http://economistsview.typepad.com/economistsview/2010/05/europes-political-trilemma.html)和“英国退欧与全球化的三重困境” (http://rodrik.typepad.com/dani_rodriks_weblog/2016/ 06/brexit-and-the-globalization-trilemma.html)。
④ 详见拉赫曼:《特朗普时代有可能演变为持久性危 机》,FT中文网,2017年10月11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604。
① 例如,英格兰银行行长 Mark Carney认为“英国脱 欧就是去全球化”,见 https://www.ft.com/content/ 9b37cf6e-9c82-11e7-9a86-4d5a475ba4c5。
② 被广泛赞扬的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 坛(WEF)的演讲,见https://www.weforum.org/agenda/ 2017/01/full-text-of-xi-jinping-keynote-at-the-worldeconomic-forum。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支持“全球 化”的主要行动。见Shang-Jin Wei, Economic case of China’s Belt and Road,https://www.project-syndicate. org/commentary/china- belt- and- road- economic- caseby-shang-jin-wei-2017-10。
③ 对“全球化悖论”做出最重要研究的学者Dani Rodrik强调了“全球化的三重困境” (globalization trilemma),即“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民族国家”。见 他的“欧洲的政治悖论” (http://economistsview.typepad.com/economistsview/2010/05/europes-political-trilemma.html)和“英国退欧与全球化的三重困境” (http://rodrik.typepad.com/dani_rodriks_weblog/2016/ 06/brexit-and-the-globalization-trilemma.html)。
④ 详见拉赫曼:《特朗普时代有可能演变为持久性危 机》,FT中文网,2017年10月11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604。
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期http://www.tsyzm.com/CN/Y2018/V1/I1/25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